close
本年度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浙江省政府信息公開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要求,由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綜合各區、縣(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的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工作情況編制而成。全文包括概述,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本年度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從2016年1月1日起到2016年12月31日止。
一、概述
2016年,我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在國務院和浙江省政府的指導下,根據《條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6〕8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的通知》(國辦發〔2016〕80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6〕19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6年浙江省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浙政辦發〔2016〕52號)等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著力推進“五公開”, 細化公開工作任務,完善公開工作制度體系,加強政策解讀回應,規范依申請公開受理機制,以公開促落實、以公開促規范、以公開促服務。一年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先後下發瞭《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6年杭州市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務公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提高政務公開的規范化水平。積極做好政策性文件清理結果公開工作,加強對行政規范性文件公開的審查,確保應公開盡公開。嚴格執行保密審查制度,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依法依規做好保密審查。將政務公開納入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工作和智慧電子政務考核指標,在指標設置上,突出主動公開目錄、網站更新、會辦會審、行政應訴、回應解讀、政務公開負面清單等內容,增強考核的針對性。
(二)提高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充分發揮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第一平臺作用,增強發佈信息、解讀政策、回應關切、引導輿論的功能。加強政府網站數據庫建設,著力完善搜索查詢功能,提升公開信息的集中度,方便公眾獲取。強化與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的聯動,增強信息傳播效果。辦好政府公報,著力提升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的發佈質量和時效,並做好網上發佈工作,發揮好標準文本的指導和服務作用。推進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統一管理平臺建設,形成規范統一的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編制體系、信息公開發佈體系、依申請公開辦理體系和監督保障體系為目標,積極推動各部門修訂目錄體系,梳理加載信息,實現平臺整合。
(三)提高專業化理論化水平。制定政務公開業務培訓計劃,精心安排培訓科目和內容,分級分層組織實施。加強政務公開工作人員的政策理論學習和業務研究,準確把握政策精神,增強專業素養,強化公開理念,提高指導、推動政務公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收集歷年政府信息公開案例,為依法依規處理依申請公開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基本情況
2016年,全市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主動公開各類政府信息463088條,其中,政府公報發佈政府信息2156條,政府網站發佈政府信息214868條,政務微博發佈政府信息140703條,政務微信發佈政府信息56322條。
(一)圍繞深化改革推進公開
1、進一步深化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公開。全面公開市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杭州平臺和“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集中展示,及時動態更新,方便公眾獲取和監督。重點公開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公佈《杭州市投資項目審批相關中介服務事項目錄》。做好政府部門取消、下放、保留行政審批、職業資格等事項的公開工作,包括公佈新下放22項用地審批權及取消國傢職業資格目錄等。
2、推進行政執法公開透明。一是加強保障性住房監管公開。對保障資格有效期屆滿的保障傢庭的收入、房產情況進行審核,經審核不再符合條件的,取消其保障資格,並將退出情況在門戶網站和報紙上進行公示。2016年7月公告撤銷135戶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傢庭和590戶不再符合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條件傢庭的保障資格。二是加強旅遊市場監管信息公開。在市旅委網站上發佈28起《責令改正公告》,每月定時通報旅遊市場檢查情況,並發佈全年旅遊市場檢查情況通報,共市旅委網站上通報13份、發佈專項檢查及黃金周檢查通報3份、發佈旅遊目的地簡報24期。三是加強專利執法信息公開。在杭州市知識產權局網站開設知識產權執法欄目,公開專利執法范圍、執法流程、案件公開、執法單位和舉報方式。2016 年公開專利執法案件 15 件。四是加強安全生產行政處罰結果公開。專門制定安全生產行政處罰結果信息公開工作流程,各環節安排專人負責,做好處罰結果信息公開的制作收集、審查把關、上傳等工作。2016年共公佈安全生產行政處罰結果32件。五是加快信用杭州建設。已形成“一網兩庫三系統六功能”的基本系統架構,實現51傢市直部門和事業單位299類共2488項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形成1200餘萬份自然人信用記錄和100餘萬份法人信用記錄。六是加快市級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在浙江政務網杭州平臺上建立完善“杭州市企業信用聯動監管平臺”,依托國傢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開發建設全市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自8月1日“杭州市企業信用聯動監管平臺”在全市推廣運行以來,已歸集85萬餘傢企業信用信息數據5775.6萬條,涵蓋市級部門35個。全年共依法公示85萬餘傢市場主體信用信息821萬餘條,其中行政許可信息22.53萬條、行政處罰信息5.7萬條、企業年報和即時信息170萬條,其他信息622.8萬條。
3、推進政務服務公開。一是推動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延伸拓展。促進浙江政務服務網平臺向基層延伸,全面完成杭州市13個區、縣(市)鄉鎮(街道)網上服務站建設,梳理入庫26046個事項,其中53個鄉鎮(街道)的1687項事項實現上線運行。二是推進開發區(園區、產業集聚區)平臺建設工作。根據省政府開發區(園區、產業集聚區)建站指南,建成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大江東產業聚集區、西湖風景名勝區、之江開發區4個開發區網上服務站點。三是完善政務服務全流程電子監察。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全面鋪開對13個區縣(市)和有關市直單位審批權力運行情況的全流程監督,每天兩次以上對審批完成時限等情況開展電子監察,督促推動有關單位及時整改落實,切實保障行政審批權力在線規范運行。
(二)圍繞經濟發展推進公開。
1、推進經濟社會政策公開透明。以穩定市場預期為目標,加大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的政策公開力度,及時公佈支持“雙創”、培育發展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深挖內需潛力、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擴大傳播范圍,提高知曉度。對公開的重大政策,分專題進行梳理、匯總,在門戶網站設立“做好‘加減乘除’支持創業就業”、“食品安全 杭州嚴陣以待”、“再見,營業稅!你好,增值稅!”、“第47個世界地球日”、“建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發揮後G20效應 增強西博會活力”等專題,將政策解讀匯編,增強政策公開的系統性、針對性、可讀性。
2、推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開。積極跟蹤對接國傢、省文件要求,及時編制我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清單,修訂我市《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管理辦法》、《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管理辦法》,按照“能放則放”的要求,加大放權力度,進一步厘清市、區兩級項目審批權限邊界。
3、推進政府投資的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定期跟蹤全市重大項目前期審批的進展情況,及時公佈我市固定資產投資情況月度、季度、年度分析及相關問題梳理;公佈《杭州市2016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名單》,包括我市擬實施的七大領域的35個PPP項目,總投資1800億元。對蕭山區首個大型基礎設施PPP項目——鐵路杭州南站綜合交通樞紐東西廣場工程的運作方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參與模式,主要推進措施等內容進行瞭公佈。
4、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信息公開。一是推進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印發(《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施方案的通知》,著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透明化、法制化、規范化。二是實行公共資源交易目錄管理制。對我市16傢市屬國有企業和國有文化集團及其所屬全資控股企業非生產經營貨物、服務采購行為進行瞭規范,進一步明確瞭公共資源進入統一平臺交易范圍,完善監管機制,落實監管責任。三是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信息化建設。已基本建成全市統一、終端全覆蓋的杭州市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公共服務系統,並已部分實現與各地、各行政監督部門的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系統、電子監管系統的對接,共享市場信息和監管信息,為擴大公共資源信息公開范圍提供支撐。
5、推進減稅降費信息公開。2016年在市政府和部門網站公開稅費減負政策信息9條,財政減負政策信息6條,並在財稅網站專門開設“降成本減負擔收費政策”和“稅收優惠”專題專欄,及時通過微信微博精準向納稅人推送營改增稅收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急扣除、創投企業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全年共推送優惠政策相關信息2400餘條。進一步加強網站稅收政策公開欄目,實現優惠政策及時、全面公開。同時,強化對優惠政策落實情況公開,按月按季公開總體政策落實情況。積極做好企業服務工作,開展多渠道政策宣傳解讀,通過網站主動公開、微信推送、召開企業減負工作會議、舉辦政策宣講會、企業服務專員上門送政策等多種形式,開展政策宣講解讀,全年印發3000本政策小冊子分送企業和有關部門,舉辦市級各層面的政策宣講會30場,參會企業6000多傢。加強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梳理,印發瞭《杭州市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進一步明確瞭收費部門、項目名稱、征收依據、批準級次。落實完善收費情況公示制度,加強對執收部門業務指導,明確要求其按價格、財政部門批準的項目、標準建立“執收單位名稱行政事業性收費公示表”並向社會公佈,接受社會監督。
6、推進國有企業運營監管信息公開。根據國傢、省相關規定,參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結合我市國有企業的實際,研究制定瞭《市屬國有企業重大信息公開暫行辦法》,從公開范圍、內容、方式、程序等方面對市屬國有企業信息公開進行瞭明確和規范,並要求企業嚴格落實執行。按月度、季度、年度公開市屬國有企業經濟運行主要財務指標,及時發佈企業生產經營、改革重組、轉型升級、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等各類信息,積極推動社會對我市國有企業的瞭解和監督。
三、圍繞民生改善推進公開
1、推進扶貧工作信息公開。為保證扶貧資金陽光透明、公開公正,按照扶貧資金項目做到內容、形式、范圍、時限、程序“五公開”的要求,在杭州三農信息網公開瞭當年扶貧專項資金補助范圍、扶貧項目資金扶持對象、范圍和申報程序、群眾舉報監督電話、當年出臺的扶貧政策文件等內容,落實瞭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處室抓落實抓檢查機制,使扶貧資金項目有人抓、有人管、有審計、有監查。
2、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公開。一是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按照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調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並進行公開公示,最大限度確保群眾對城鄉低保標準調整的知曉度。二是各區、縣(市)民政部門,在民政局門戶網站、各鄉鎮、街道辦事大廳、社區(村)公示欄等,對申請對象、享受傢庭人數、享受低保金額、享受的期限等情況進行公示,廣泛接受群眾的監督。三是在杭州民政網開辟社會救助信息公開專欄,逐月統計、公開我市低保信息、醫療救助信息、臨時救助信息、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信息。公開內容包括:全市低保人數和資金支出、低保標準、補助水平;全市醫療救助人數、資金支出總額;全市臨時救助人數、資金支出總額;全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信息等。
3、推進就業創業信息公開。一是開展就業創業網上信訪和在線交流,全年處理人力社保網、12333電話、書面投訴舉報1216次。維護好網站“我要參保”、“我要就業”、“我要維權”、“養老待遇”、“醫療待遇”、“失業待遇”、“工傷待遇”“生育待遇”、“培訓考試”等九大類場景式服務。二是發行《杭州人力社保報》,展示勞動保障工作動態、解讀勞動保障政策,免費向省市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保企業、部分企業退休人員、街道社區勞動保障站(室)等贈閱。三是聯辦電視廣播專欄,與杭州人民廣播電臺聯辦《人力社保時空》欄目,與杭州電視臺聯辦《人力社保一周》欄目,及時宣傳報道我市人力社保工作動態、最新政策,解讀群眾所關心的熱點問題。與杭州圖書館聯合組織每月一次的現場人力社保業務咨詢活動,打響“愛問”活動平臺,全年組織開展8場次,共計現場咨詢136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餘冊。
4、推進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信息公開。一是在“杭州建設”門戶網站設置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專欄,及時公開全市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年度建設計劃、建設進度、開竣工情況及項目展示等信息。設立政策咨詢電話,以方便市民查詢和交流。二是做好項目現場信息公開工作。各區、縣(市)在項目建設現場每一戶制作並張貼農村困難傢庭危房改造工程專項信息公示牌,對建設項目戶主姓名、聯系電話、門牌號、人口數量、建築工匠、保障類型、建房類別、批準面積、建築層數、建築高度、開工時間和計劃竣工時間等需公開的信息進行瞭規范。三是對住房保障信息公開內容進一步細化,明確瞭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申請程序、保障房源、分配過程、分配結果、退出情況、建設信息7大類公開內容,全面、準確、及時公開相關信息。四是對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進行瞭全面改版並向社會公佈,公開瞭杭州住房公積金的決策機構和管理機構的概況,詳細披露瞭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貸款、資金存儲等的運行情況和中心資產風險狀況,分析瞭上一年度的財務與業務情況,展示瞭住房公積金制度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公開瞭中心一年來的政策調整及服務情況等。
5、推進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實施空氣環境質量預測預報信息公開,實時公開11個國控點位和全市PM2.5濃度、AQI數據和AQI每日數據,年公開數據21.4萬餘個;每日在網站、杭州空氣質量APP等領域發佈次日空氣質量情況預警預報,告知人體健康影響和建議措施等;每月發佈空氣質量考核結果。實施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信息公開,每月公開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在《杭州日報》等媒體公開供水廠出水、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實時上報、公開考核斷面、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數據,通過“河道水質”APP上實時公開杭州市1845條河道水質監測信息。及時公開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在重點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專欄,及時公開減排信息和重點減排項目推進情況,發佈總量減排核查結果;建設啟用杭州市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臺,依法指導監督企業事業單位填報和公開,實際完成436傢企業上線公佈;加大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公開,全市聯網在線監控設備626套,其中省控以上328套在線實時數據通過省環保廳門戶網站對外公開;重視對在線數據的巡查和現場檢查,及時公開國控、省控和市控重點污染源名錄,對382傢企業開展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並實施公開結果。推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繼續做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本公開,確保環評受理、審批和驗收全過程公開。全年市本級受理並公開233個項目(含驗收、環評),及時做好已下放審批權限的項目公開巡查督促。
6、推進教育、衛生和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公開。
(1)推進教育信息公開。一是重點公開與公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教育信息,如高考及招生錄取、自考、中考招生錄取、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入學、人事任免、教師資格認定和招聘等政策,確保公眾普遍、及時、準確的獲取相關信息。二是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公開政府信息,以在各類新聞媒體、杭州教育網和“杭州教育發佈”雙微發佈各類教育政策、信息為主,舉辦聽證會、座談會、專題調研為輔的方式主動公開信息。“杭州教育發佈”官方微信保持每天4條圖文信息的推送頻率。“杭州教育發佈”政務微信關註人數突破46萬,影響力穩居浙江省教育政務微信前十位。全年“杭州教育發佈”官方微信發佈1460條圖文消息,官方微博發佈2760條。充分發掘杭州教育網、“杭州教育發佈”等平臺的互動功能,使市民更多地參與教育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等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制定過程,就杭州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民辦學校經費補助核評細則、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通知、普惠性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管理辦法、加強外教資源統籌管理實施意見等重要文件政策的出臺積極向社會廣泛征集意見建議。
(2)推進衛生信息公開。一是推動醫療機構院務公開,健全公開目錄。目前市屬醫院均已按要求落實院務公開,同時為方便群眾看病就醫,專門編制瞭《杭州市屬醫療機構主要院務信息公開匯總表》並對外公開,內容包括醫院名稱、地址、等級、服務時間、總機電話、門急診查詢電話和一站式醫患溝通中心電話、醫院周邊交通等信息。二是協助上級部門做好涉及食品安全標準公開工作。公開食品安全標準相關法律法規、管理政策以及每季度備案的企業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名稱、備案日期、標準名稱、企標編號等信息,方便群眾便捷獲取食品安全備案管理動態。三是加強傳染病防控信息的公開。在衛計委網站開設“公共衛生-疫情信息”專欄,每月定期轉載發佈全省疫情信息,目前已經累計轉發全省傳染病疫情防控信息12期。同時,發佈傳染病防控法律法規、我市傳染病防控的預案、方案以及階段性、區域性的傳染病防控工作的動態信息。四是推動集中式生活飲用水監測信息公開。每季度對外公開監管范圍內的用戶水龍頭水質狀況信息(包括水樣數量、合格數量、水質合格率等)。
(3)推進食品藥品安全公開。建立食品抽檢信息定期公告制度,已發佈抽檢通告12期,公佈不合格食品179批次;發佈通告公開食品安全“黑名單”企業18傢,集中公佈食品、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化妝品等20個典型案例,公佈行政處罰決定書162件,進一步加大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
四、圍繞政府建設推進公開
1、推進決策公開。實行重大決策預公開,擴大公眾參與,對社會關註度高的決策事項,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在決策前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並及時反饋意見采納情況。推行醫療衛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等重大民生決策事項民意調查制度。對將出臺的重大政策實行網上聽證,廣泛征求社會公眾意見,2016年,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舉辦網上聽證重要政策 88次。
2、推進政策執行和落實情況公開。在《杭州日報》等媒體上對101傢市直單位180項社會評價意見重點整改目標進行公示,向社會作出整改承諾;確立瞭“規范城市標識標牌設置和日常生活咨詢雙語導引”、“落實垃圾分類及後期處理”、“加大工地道路揚塵治理”等17項跟蹤督辦意見,運用媒體、市民代表(績效信息員)多方聯動工作機制,推進群眾意見的整改落實。2016年,首次牽頭組織“公述民評”面對面現場問政活動。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瞭“深度問政”的思路,明確“三化兩提升”(推進政府服務高效化、城市國際化、城市管理科學化,提升環境治理品質、民生保障品質)5個主題17項問政內容,創新和規范瞭問政辦法,首次公開征集民評代表及問題。市級審計部門將2016年審計結果對外公開,同時被審計單位在其各自網站已公開審計整改報告33篇。
3、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根據國務院和省推進財政預算和決算信息公開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步驟,積極穩妥推進我市財政預決算公開工作。通過市財政局網站公開《杭州市財政局(地稅局)2016年部門預算》、《杭州市財政局(地稅局)2015年部門決算》、《關於杭州市本級2015年財政決算草案和2016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杭州市本級2016年“三公”經費預算匯總情況》,並按照新預算法的口徑細化公開的內容。做好每月財政收支預算執行視頻和支出進度信息的發佈工作。
五、圍繞擴大政務參與加強解讀回應
1、加強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市政府辦公廳建立瞭市政府及市政府辦公廳行政規范性文件政策解讀工作制度,以市政府及市政府辦公廳名義發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原則上都應進行政策解讀,文件起草單位在報送以市政府及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請示時,應一並報送解讀文本;行政規范性文件印發後,由市政府辦公廳會同文件起草單位,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解讀文本的修改,並在“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與對應的行政規范性文件一並公開。各區、縣(市)、市級部門自行制發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由各單位自行進行解讀。2016年通過“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發佈政策解讀59件,全市各級行政機關發佈政策解讀4059件。對涉及面廣、社會關註度高的法規政策和重大措施,通過參加新聞發佈會、接受訪談等方式帶頭宣講政策,解疑釋惑,傳遞權威信息。2016年,各地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或舉辦新聞發佈會總次數301次,舉辦政府網站在線訪談147次,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網上接待室完成45個公眾關註話題的咨詢回應,主要包括創業擔保貸款、街面環境秩序長效管控、預防霧霾、深化“放管服”改革、“三個一”審批服務、貧困傢庭救助、體育國際化、生態林業建設、精準醫療扶持等內容。
2、加強新聞發佈,發揮媒體作用。積極開展新聞發佈工作,“杭州發佈”作為G20峰會等重要活動的宣傳窗口,已入駐QQ公眾號、騰訊天天快報、網易新聞、騰訊企鵝等媒體平臺,同時開展成員單位全面入駐今日頭條工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圍繞“十三五”規劃、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等報道主題,“杭州發佈”及其子平臺利用新媒體優勢,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取得良好效果。特別是在G20峰會倒計時100天起,杭州發佈推出“G20?蝶變杭州”專題,多角度全方位宣傳杭州。僅8月28日至9月8日期間,杭州發佈就推送推送G20(B20)相關文章193篇(條),微博、微信閱讀量超過2000萬。在“攜手1+6、辦好G20、當好東道主”主題互動活動中,收到贊語和建言共計7萬多條。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2016年,全市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8672件,同比上升35.5%。其中,市政府受理537件,市級部門受理2770件,區、縣(市)受理5365件。內容主要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遷、規劃許可等相關信息。按申請方式看,當面申請1065件,網絡申請3315件,傳真申請25件,信函申請4267件。從辦結情況看,答復率為100%,其中屬於主動公開、同意公開和部分公開的4402件,占50.8%;不同意公開的985件,占11.3%;不屬於本行政機關公開的1112件,占12.8%;申請信息不存在的1322件,占15.2%;告知作出更改補充的527件,占6.1%;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的 324件,占3.8%。
四、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6年,除市規劃局依法向公開權利人收取依申請公開實際發生的復印等成本費用3796元外,我市對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資料全部免費予以提供,未收取費用。
五、政府信息公開復議、訴訟情況
2016年,我市各級行政機關共處理有關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478件,同比上升15.7%。其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331件,被依法糾錯的40件,其他情形的107件;共處理有關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284件,同比下降47%。其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229件,被依法糾錯的18件,其他情形的37件。復議和訴訟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房屋拆遷的安置補償等信息的公開。
六、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回顧過去一年,我市政務公開工作雖然取得瞭一些成績,但對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對照人民群眾的期望,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現為: :(一)主動公開范圍有待拓展,部分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政務公開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深化;(二)解讀回應有待加強,部分解讀回應存在模式化問題,不生動不通俗;(三)依申請公開辦理有待規范,對法規的解讀和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2017年,我市將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繼續將政府信息公開作為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著重抓好以下四方面:
(一)抓宣傳,不斷強化政務公開意識。繼續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及國傢、省、市關於政務公開相關政策文件的宣傳力度,提高大傢對政務公開重要性的認同感和自覺性。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公開渠道,營造公開氛圍,鞏固公開平臺,進一步強化政策解讀,努力提升回應關切效果,通過網站、新媒體、報刊新聞等第一時間宣傳政策,擴大影響力,為公眾提供優質便捷的信息服務。
(二)抓規范,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制度。註重抓好機制體制建設,對已建立的各類政務公開制度進一步清理,明確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建立健全政務公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政務公開例會制度、情況通報制度和量化考評制度等。積極整合資源和力量,探索建立政務公開、政務服務、政府新聞發佈、微博微信、政府公報等聯動機制,促進政務公開融合發展。
(三)抓督查,不斷提高政務公開質量。進一步加強對全市政務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工作,采取整改督查、定量考核等措施,加大通報考核力度,科學制定考核指標,解決公開不主動、不及時和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進一步抓好市政府信息公開統一管理平臺建設,逐步規范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應對方式和處理流程,並通過第三方機構對政務公開情況進行測評檢查。
(四)抓培訓,不斷提升政務公開業務水平。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全市政務公開具體工作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提升政務公開人員素質。重點加強對政務公開相關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案例分析,細化對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的解讀,推動受訓人員轉變公開理念,拓展公開思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政務公開工作依法依規開展。
(此報告由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負責解釋,聯系電話:85252357)
附件:2016年度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情況統計表
附件
2016年度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一、主動公開情況
單位
數量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相同信息計1條)
條
463088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條
4907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件
5393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條
2156
管道間煙味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條
214868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條
140703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條
56322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條
66385
二、回應解讀情況
——
(一)回應公眾關註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次
1704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佈會總次數
次
301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佈會次數
次
85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次
147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浴室除臭次
104
3.政策解讀稿件發佈數
篇
4059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次
9379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次
6988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
(一)收到申請數
件
8672
1.當面申請數
件
1065
2.傳真申請數
件
25
3.網絡申請數
件
3315
4.信函申請數
件
4267
(二)申請辦結數
件
8672
1.按時辦結數
件
7685
2.延期辦結數
件
987
(三)申請答復數
件
8672
1.屬於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件
358
2.同意公開答復數
件
3241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件
803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件
985
其中:涉及國傢秘密
件
5
涉及商業秘密
件
47
涉及個人隱私
件
18
危及國傢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
穩定
件
1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件
542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件
372
5.不屬於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件大樓浴室煙味
1112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件
1322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件
527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件
324
四、行政復議數量
件
478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
件
331
(二)被依法糾錯數
件
40
(三)其他情形數
件
107
五、行政訴訟數量
件
284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
件
229
(二)被依法糾錯數
件
18
(三)其他情形數
件
37
六、政府信息公開舉報投訴數量
件
127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萬元
0.3796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
0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
個
199
(二)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
個
258
(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
人
709
1.專職人員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
人員數)
人
103
2.兼職人員數
人
606
(四)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不包括用於政府公報編
輯管理及政府網站建設維護等方面的經費)
萬元
276.5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
0
(一)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
次
198
(二)舉辦政府信息公開各類培訓班數
次
103
(三)接受政府信息公開培訓人員數
人次
6568
5DCB4C27DA7A1908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